您好!欢迎来到林州市总工会!

新经济下工会组建方式的变革

发表时间:2020-06-22 作者: 【字体大小:

工会组织面对新经济挑战该如何变革?


新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劳动关系发生诸多变革,产生诸多新问题。工会组建方式该如何变革,才能应对新的挑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此背景下,2018年3月份,中华全国总工会(下称“全总”)下发《推进货车司机等群体入会工作方案》,要求大力推进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群体入会。2018年12月底,在全国工会推进货车司机等群体入会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要求,“确保货车司机等群体入会工作全面推进、落地落实,力争到2019年底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企业建会率和职工入会率分别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底实现全国农民工入会率达到55%的目标任务。”


从全总及各地各级工会的表述和工作开展情况看,工会组织是把受新经济影响最大的八大群体当作职工群众的。全总上述建会率和入会率目标任务的提出,符合全总的地位、层次及一贯的工作思路,更多时候,全总似乎更喜欢通过“广覆盖”来推动工会重要工作。比如,2011年到2013年推行“两个普遍”(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又如,2012年在企业工会实施“双亮”(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活动,提出“2012年全国企业工会实施‘双亮’的覆盖面要达到50%以上,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全覆盖” 


客观看,“广覆盖”在特定条件下对工作的推动能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关注的是“面”,更多时候容易忽略“点”。因此,这一惯常做法在传统劳动关系情境下可能会产生一定微观层面的问题。比如,被“广覆盖”之后的会员群众是否对已加入的组织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面对新经济的影响,它是否依然适用?面对新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工会组建方式该如何变革,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新经济背景下工会组建有哪些实践?

有什么问题?





(一)各级工会组织如何做?

 仔细分析全总及各级各地工会的组建措施,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


1. 建会以“有效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为目标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实施意见》(总工发〔2016〕28号)(以下简称“28号文”)在“创新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和入会方式”上提出了“坚持党建带工建,把工建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28号文提出了“创新组织形式”“拓展建会领域”等两项措施。仔细分析28号文,全总要求将“建会领域”拓展到“新领域新阶层”,重点突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在具体的工会组织形式上,除了传统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架构外,还提出了“楼宇工会”“园区工会”“商圈工会”“市场工会”等新形式。此外,28号文关于入会对象继续指向农民工,并且提出,“把解决劳务公司建会难作为重要突破口”,并要求“根据各地实际,积极拓展农民工入会领域”。在入会方式上,提出了“网上申请入会”“在农民工集聚地设立流动服务窗口”等多种创新形式。具体见表:



2. 建会入会既独立又交叉在传统的工会组建工作中


农民工入会是工会组织长期以来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4月,全总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定于2015年4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确定了入会集中行动的重点区域及行业。此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


广东省总工会办公室2015年4月份印发《广东省工会“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同年8月,广东省总工会印发《广东省工会“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务必把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好落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打赢攻坚战,如期完成全总下达的任务”。


大部分措施属于传统工会组建的工作方法,针对的还是实现“广覆盖”这个目标。当然,其中也提了一些相对比较新的做法,比如要求通过QQ群等新媒体加强宣传,通过互联网+开展工会普惠性服务吸引农民工。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工会划定七大区域、行业作为农民工入会的重点建会领域,其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还是建构在传统组建思路和方法上。此时,新经济领域的建会入会问题,并未被专门提出,主要是交叉分散在传统组建工作中的。


3. 推动八大群体入会被当作“新作为”


关于八大群体入会,虽然只是以往工作的延续,但从全总领导在新闻发布会等场合的表述看,其常规工作背后的理念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2019年2月的全国总工会2019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全总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部部长刘迎祥介绍,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共享经济等行业的职工权益,全总办公厅副主任张广分析了新的就业形态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实际上,早在2018年八大群体入会启动之时,各级工会就开始对八大群体的现状开展调研。如广东省总工会2018年8月,由省总工会领导分头带队在珠三角地区及茂名、湛江等地开展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工会工作大调研。上海市总工会“积极调研了这批职工的生存现状以及入会的实际需求”,“以点带面创新八大人群入会及服务方式”,“调动各方优势资源逐步推进工会组织覆盖率”。可见,各级工会组织将八大群体入会作为展示自身新作为的重要工作,所谓“新形势新就业方式催生工会新作为”。


(二)现行工会组建方式存在哪些问题?


分析各级工会新经济背景下的工会组建实践,根据各级工会的相关工作总结,基本都取得了进展,制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按预期实现了“广覆盖”。对比以往的工会组建实践,现行工会组建方式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 主导力量主要还是来自于上级的推动


(1)按照方式划分,主要还是自上而下建会,缺自下而上建会。自上而下建会是指工会组建的方式主要还是由上级工会推动。在各级工会的工会组建文件中,“大力推进”“规范建立”“加强……建设”这样的表述随处可见。此外,“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之类的表述也比较常见。实际上,“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机制”这项制度,是在20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的。


(2)自上而下的做法极大提高了建会和入会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埋下了一些隐患,这种“广覆盖”目标导向下的建会入会措施可能容易忽视工会工作配套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也可能造成基层工会组织建立后运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可能还在于,由于“广覆盖”过程中焦点一般更侧重在“面”上,可能容易忽略对建会企业、入会会员群众的宣传发动。


在现实工作中,即使是推行“党建带工建”,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主要是非公企业)对建会入会工作推进的影响,包括建会后企业工会组织正常运作、工作及活动深度、质量等仍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的影响。在基层,企业领导对工会有较准确和正面的认识,建会入会工作推进速度快,效果好;反之,则慢,甚至是根本推进不了。另一方面,如果未能深入地对拟发展入会的职工群众做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工会基本知识介绍和宣传,拟入会的职工群众对工会缺乏应有的认识了解,则势必影响工会组织建立后的正常运作和良性发展。


2.无法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新经济背景下职工的工作生存状态是“原子化”,原子化的最大特征分散、移动。上级工会通过建立行业工联会、楼宇工会等传统工会组织覆盖,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吸纳原子化的新职工群体。但是,固定在某一场地的工会组织如何维护移动的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会员会籍如何管理?各地工会组织如何对接、联动?这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从目前各地各级工会的举措分析,目前应该尚无有效的对策。目前,各地各级工会对新职工群体的现状、需求等基本情况主要还停留在持续深入调研阶段。


3.依然无法有效改变工会代表性问题


2015年底,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全国总工会机关改革启动。全总领导机关的改革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但是,工会领导机关组成人员的改革,并不能有效解决工会组织的代表性问题——《工会法》规定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普通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不是上级工会机关领导由谁担任,而是工会能否代表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法权益一旦受到侵害,找工会组织能否得到有效的维护和帮助?2018年,工会改革已进行了近三年,但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分析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时仍指出,工会体制机制与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会工作载体和手段还不够丰富、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多、上级工会对基层指导服务不够到位、工会的基层基础薄弱的短板需要进一步补齐等。


不难发现,工会组织代表性和会员认同是系统性问题,受制于多种因素。理性分析现行工会组建方式,背后还是隐藏着工会组织能够有效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理想假设,但实际上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有效回应代表性和会员认同问题。



工会组建如何应对新经济挑战?

真认同是根本变革之道



(一)职工群众的认同是核心和根本


新经济对工会组建的挑战,既表现在难覆盖,又表现在难代表。难覆盖是由新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变革引起的,职工群体不再是存在于传统的单位组织,其与平台的关系比较复杂,由于法律等方面的因素,认定为传统的劳动关系难度加大。传统的工会组建方式是基于单位制的,对于非单位制存在的新职工群体,工会组织的广覆盖效果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目前通过各种形式建立起来的工会组织,应该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如何获得新职工群体的认同。这是应对挑战的核心和根本。


首先,源头参与,推动并参与涉及新职工群体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尤其是与平台等新用工主体的关系如何认定等现实问题。


其次,建立及时调研并有效获取新职工群体工作生活现状及诉求表达的工作机制,以确保能第一时间知晓新职工群体工作过程中合法权益的实现情况如此,在其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工会组织才能及时介入并提供有效维护和帮助。


最后,整合现有服务资源,优化对新职工群体的服务,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凸显工会特色。工会本身的资源是不多的,特别是和民政等部门比;工会的服务基本都是公益性的,也无法超越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服务。因此,工会服务如果不凸显工会特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对包括货车司机在内的新职工群体的服务并不少,但是否都能获得货车司机的认同,则需要冷静分析。


(二)着力解决新职工群体入会的重点和难点


包括“八大群体”在内的新职工群体入会的重点在于,如何建立一个能获得其认同的、能代表和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基层工会组织。难点在于,如何在现行法规规定的情形下合法组织新职工群体入会。


关于入会条件,《工会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中国工会章程》第一条规定,“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或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为会员。”新职工群体中,可能有不少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资收入”,而是“劳动收入”。另一方面,不少人也并没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格对照,他们可能不符合入会条件,不符合入会条件,又组织其入会,会不会存在法律风险?


实际上,农民工入会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地区除了出现农业企业外,还出现了好多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头人和入社农民是合作关系,但可能同时存在着受雇为别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工。也就是说,在当地被雇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与通常理解的农民工不同,他们到底算不算农民工?在各地工会组建实践中,不少上级工会在发动农民工入会时是把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所有人都发动入会的。


因此,在《工会法》或《中国工会章程》修改入会条件,是一个比较紧迫的现实问题。当然,上级工会也可以通过独自或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印发更详细的规范性文件予以界定,但上级工会的文件缺法律效力,只能约束工会组织,不能约束企事业单位,不利于工作推进。


(三)分层次推进“互联网+”工会工作


自2015年以来,各级工会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在微信公众号建设上。目前,工会系统网站、APP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已经成为各级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载体。但是,以会员为主体的理念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互联网+”丰富了工会工作和活动的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各级工会组织实现了“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目标,但客观评价,“互联网+”对工会工作的改变,离《中国工会章程》提出的工会组织政治责任(“承担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还有不小的距离。


如果工会能够像企业对目标消费者一样对会员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开发,那么,工会组织将会有更多主动权。对于新经济背景下的新职工群体,其工作、生存的载体就是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对于工会组织来说,没有比APP、微信公众号、微博更好的宣传和服务载体。因此,省级以上工会应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更快地推进会员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地市级工会应该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发行会员卡,并打通与数字政府框架下社会服务的对接,提高会员卡的含金量。县区及镇街工会应通过微信公众号建设,利用上级工会资源,网上网下互联互动,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各级工会虽然积极尝试各种新方式,但在对应新经济下新职工群众的“原子化”上,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会籍管理和各地工会组织的联动合作上。对工会组织来说,应对挑战的根本之道在于获得职工群众的真认同。


 参考文献(略)


(本文根据本人论文《从广覆盖到真认同:新经济下工会组建方式的变革》改写。该文已在《山东工会论坛》2020年第一期发表。敬请批评指正!)

阅读量:61次